当前位置:江西文化之声 >> 文化 >> 文章正文

苏东坡:此心安处是吾乡

发布于:2020-10-07 被浏览:3911次
  每次读到《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我总是被苏轼的多才多艺禀赋所折服,被他仕途的沉浮所深深折服,被他化苦为乐的人生态度所鼓舞。他是一个士大夫,一个诗人,一个皇帝的秘书,一个富有同情心的法官和一个政治坚持者。他在不同角色之间来回切换,实现了平稳过渡。他一直在漩涡里,但风和月都在闪耀,超越了沟沟飞营的活动;面对世俗的荣华富贵,他毫不妥协,自嘲,诗与赋随时随地,纯粹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他一生都在漂泊和煎熬,但他的心是自在的,旷达是洒脱的。他之所以这样做,正如他的一句话《定风波》所说:“这种心安是吾乡"苏轼忘记了得失,在当下感到安心,避免了“人生无根,如陌路飘零”的悲剧,获得了心安和精神的升华,值得借鉴。
  明仇英《东坡寒夜赋诗图》。
  对进退得失漠不关心
  在封建时代,“学而优则仕”是许多人的基本价值选择。苏轼以不负责任著称,而博通有历史,考中进士。他一生经历了许多起起落落。在宋神宗,他被重用,但由于新旧党争,他多次被降职,成为杭州, 密州, 徐州, 湖州等地的地方官员。哲宗即位后,高太后听了政府的话,苏轼被召回朝鲜当礼部大夫。很快,他就在翰林(给皇帝起草诏书的大臣)升了学士。当时,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镇压,司马光被重新启用。他既不能容忍新党,也不能原谅旧党,所以他再次要求自己转移注意力,去杭州当太守。而因为他的诗《谗言》,他被陷害入狱。被贬黄州释放出狱后,他多次被降职流放,去了惠州, 琼州和儋州(现儋县,)。
  苏轼“过山车式”的政治生涯足以吓退普通人,让他们的心枯萎。然而,他适应了自己的环境,深自省努力忘记这两件事,寻求真正的内心平静。黄州的生活非常艰难。那是长江,边缘的一个偏僻小镇,但他仍然过着活跃的生活。有时,他会带着一根插在鞋里的竹竿出来,租一条船和打渔用的柴火呆在一起。被醉鬼推来推去或者骂去,都是“沾沾自喜,渐渐默默无闻”。在一篇关于“快乐与痛苦”的短文中,他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快乐的事情是令人钦佩的,但艰难的事情是可怕的。他们都没有到达时心尔,当欢乐和悲伤来临时,他们无法在一开始就获得。局势过去后,还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比?
  苏轼写的《前赤壁赋》
  在职业生涯中关爱穷人
  苏东坡是一名官员,在政治上兢兢业业。他总是做实事,为老百姓解决难题,不管阶级高低,也不管离江湖远近。
  当我第一次到达杭州,时,我拨出专项资金在古代中国建立了第一所公立医院,以应对洪水、干旱和瘟疫。在颖州,广州和其他地方,修建水利工程是为了造福当代人。他还建立了孤儿院,建立了监狱医生制度。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关心人民,履行我的职责。
  贬黄州有工作但没有权利,他仍然在帮助这个世界。他了解到当地有一个坏习惯。由于天灾人祸,普通人的家庭不堪重负,新生儿往往被淹死,其中女孩更多。他“听了很难过,所以吃不下。”他以多种方式发起运动,并成立了一个慈善机构“救儿会”。向富人收钱买米,买布,买被褥。同时派人去穷乡僻壤调查贫困孕妇。对于答应养宝宝的,会给他们钱,给他们吃的,给他们穿的;所有捐献者和婴儿都记录在功过簿中,并向社会公布,以此发扬光大,为后人树立榜样。他自己练习,把大部分工资给了“救儿会”,尽管他又冷又饿。消息传出,人们被感动了赶紧去解决问题,人们络绎不绝的来“救儿会”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