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文化之声 >> 文化 >> 文章正文

上海美术馆优秀项目公告:鼓励原创 激活收藏

发布于:2021-02-26 被浏览:4344次

本报获悉,“2020年上海美术馆优秀项目推广活动”结果近日公布。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主办,上海美术馆协会协办。在上海美术馆收到的128份申请材料中,有20个优秀展览项目和20个优秀公众教育项目经相关专家评审和公众投票产生。

谈到这次评选,上海美术馆协会会长朱刚对《纸艺评论》(www.thepaper.cn)表示,专家评审和公众投票的结果是相似的。评选鼓励独立策划具有馆藏资源的展览和中外合作原创展览;注重国内外合作创新,展现当代艺术前沿;同时也紧紧跟随相关大主题,打造上海文化品牌。评选重点是“学术水准”、“创新(互动)”和“社会效益”。虽然优秀项目从15个增加到了20个,但还是有好项目没有包括在内。

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当代美术馆、西海岸美术馆、金桥碧云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珍珠美术馆、上海九石美术馆均榜上有名。这些展览和公众教育活动也唤起了许多关于2020年的记忆:

疫情之年,上海市美术馆界的回应

今年因为疫情,年初上海的艺术文化机构关闭了近两个月。同时,上海各美术馆的工作团队打开了互联网的窗口。此后,网上和网络化的展览和公众教育活动拉近了公众与艺术的距离,也使美育走出了场地。

金桥碧云美术馆“‘农超’——金石画书法特展——纪念吴昌硕、浦东诞辰130周年”

西海岸美术馆“沉默的长假”展览现场

3月下旬美术馆重新开放迎宾时,上海许多新规划的美术馆以展览应对疫情,试图引导公众走出疫情造成的心理冲击。如入选优秀展览项目的西海岸美术馆“沉默的长假”展览,除了与蓬皮杜中心的合作项目外,还由西海岸美术馆独立展出。本次展览邀请了程冉、丁毅、郝亮、黄宇星、贾爱丽、石勇、张欢等九位艺术家,通过绘画、装置、影像等不同的艺术媒介,向公众展示他们对“无声长假”的思考和态度。类似于上海明珠美术馆的疗愈部展览《以花之名》,也是以花为主题诗意地回应当下,以“紧急召集”的形式安慰人们。此次展览汇集了荒木经惟、徐炳等25位艺术家的150多件作品,主题为“鲜花”,洋溢着对生活的质疑。也是对现实的逃避和反抗。

荒木经惟欲望之花系列摄影2004

“以花的名义”展览现场

同时,疫情的爆发也给国际交流带来了一些困难。但随着4月份芬兰艺术家团体“与物共存”的开幕仪式,与展览“在芬兰聆听中芬建交70周年3354”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也被评选为优秀公共教育。除了多维度的介绍芬兰文化艺术外,两位芬兰艺术家也是在11月份被隔离并来到现场,以前艺术家来现场是很常见的,但到了2020年将会异常豪华和罕见。

“随物生心”展,《高频装置》,声音装置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只是一个代表,在2020年,上海各家美术馆都克服困难,依然将来自世界各国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带到观众面前,此次推荐上榜的还包括有上海香成摄影艺术中心的“我与你:埃里克·索斯”,上海久事美术馆的“呐喊与回响——爱德华·蒙克版画与油画展”。

原本中华艺术宫每年11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家美术作品展”,也因为国际运输不便,在展览策划上变化思路,最终展出的作品主要来自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的历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各国驻上海领事馆推荐作品、中华艺术宫藏品和艺术家自藏作品等,其中老挝领事馆邀请本国知名艺术家为此次展览特别创作了新作。

上海久事美术馆的“呐喊与回响——爱德华·蒙克版画与油画展”展厅现场,石版画《呐喊》.

中华艺术宫“‘一带一路’国家美术作品展”,克斯图蒂斯·瓦斯利纳斯(Kestutis Vasiliunas)《伟大的旅行家——玄奘》 凸版版画

活化馆藏,自主策划

在优秀项目推介中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的“游艺·开荒——刘海粟欧游90周年纪念展”便是典型的从馆藏研究出发、勾勒刘海粟在20世纪20和30年代,刘海粟两次东渡日本,两次欧游,考察美术与各国著名艺术家交游论艺的历史。展览尤其特别之处是作为时间轴的文献梳理,在一些时间点上配合馆藏的作品展示,让文字在画面上复活。比如,1930年2月,刘海粟临摹柯罗的油画《珍珠少女》,同月在巴黎和何香凝合作中国画《松竹梅三友图》。5月30日,遇意大利画家萨龙夫妇及旅法中国画家常玉于歌巴尔咖啡馆。当晚10时,同颜文梁、孙福熙、杨秀涛,由里昂车站乘快车往意大利。6月,在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参观研究文艺复兴时期之绘画、雕刻、建筑的主要作品。在佛罗伦萨作油画《翡冷翠》,其中提及的《珍珠少女》、《松竹梅三友图》以及《翡冷翠》的馆藏原件就在对应的时间点处展出,让人身临其境。

刘海粟、刘抗、张澄江等在卢森堡博物馆前合影,1929年。新加坡刘抗家庭供图

刘海粟,《翡冷翠》,1930年于佛罗伦萨

如果说,“刘海粟欧游90周年纪念展”、程十发美术馆的“三星在隅——赖少其、丰子恺、程十发艺术展”,呈现的是个人史、绘画史、乃至民族史;那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海浪——历届上海双年展文献及作品展”则是近25年的共同经历的艺术史和社会史。在展览中徐震的巨大时钟引起了不少年轻人的“打卡”,更勾起了2004年,上海美术馆楼顶钟塔时间狂转的回忆。

展览中还能看到出现在画家画中的旧水管、铁桶和皮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磁带和版本较早的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这些特殊的文献向观众展现了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以及他们曾受过的影响,与此同时,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中折射出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的发展,展览也试图唤起人们共同的时代经验,也勾勒除了个人的记忆与历史密不可分的关系。

薛宝其《读书大热潮之复兴公园》,摄影,1985夏,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地处浦东的金桥碧云美术馆策划的“‘弄·潮’——吴昌硕与浦东结缘130周年金石书画特展”以独特的角度呈现了吴昌硕与上海浦东的关系,以上海吴昌硕纪念馆藏品为基底,汇集书画、篆刻作品及实物、文献书籍共一百余件套,其中不少作品和资料尚属首次展出。展出了吴昌硕创作的《画浦东芍药花图轴》、《浦东立雪庵图》、《浦东雪景图》等与浦东风光相关作品。展览期间,主办方邀请吴昌硕曾孙吴越与相关艺术史学者举办系列对谈,就吴昌硕金石大写意画风形成的背景与其对当下的意义进行讨论。

吴昌硕《画浦东芍药花图轴》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的“公·园”,薛宝其在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复兴公园为始,留下的是集体主义时代共同记忆的一瞬,进而从“公园”这一个特别的视角折射着时代、生活和心态的变化,公园中的人、公园中的动物、乃至公园中的静物,触发更多关于这座城市的社会和历史话题的思考和讨论。

韩天衡美术馆的“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借馆藏与西泠印社文物将印与中国文字和文化交织,讨论的是更大时间跨度的历史。

韩天衡美术馆“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现场,西泠印社藏《顾氏集古印谱》

公教不仅在场馆,也在线上、在社区

在公教活动的推介中,尤其能看到线上线下并重。比如,明珠美术馆的“书的故事”系列在线讲座,因为“风景与书: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展览开幕便遇疫情闭馆,从线下到线上,考验的不仅是展览的多维度表现,也是对美术馆公共教育内容与方式的探索考量。“书的故事”系列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其听众有古籍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有感兴趣但不是很了解的普通观众,未来明珠美术馆也希望通过系统化的公益讲座让观众对书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更懂书、更爱读书。中华艺术宫“《走进艺术宫在‘召唤’》——抗击疫情主题展公共教育线上系列微课程”也是线上公教的探索。

刘海粟美术馆“美术馆奇妙日——青少年艺术场馆教育项目”是一个做了4年为青少年配置的美育项目,其出发地是美术馆、却不一定在美术馆完成。不少是美术馆、学校、艺术家、社会资源的合作案例。这也让美术馆的公教从解读展品为主,到引导业内人士与各年龄层观众共同探索青少年艺术与美术馆教育可能性,并建立美术馆公教的方法和模式。

刘海粟美术馆“美术馆奇妙日:改变的童年”,儿童对于慕夏作品的解读

儿童对刘海粟先生黄山作品的解读

还有不少公教活动走入艺术家工作室、走入校园和社区,比如上海外滩美术馆的社区项目“客堂间”就是以考察并记录逐渐消失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人群故事,构建与该区域相关的文献档案,也关注在外滩区域内生活工作的普通人。外滩片区内的亚洲文会图书馆、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等均参与其中。

据统计,在线上线下的联动下,2020年,上海市美术馆共举办各类公共教育活动2736项。其中馆内活动2399项、馆外活动337项。全年共有109万观众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参与活动。

在1月公布的《2020年度上海市美术馆运营报告》显示,全上海共有89家美术馆,2020年全年共接待观众406万人次,举办展览600项、新增藏品686件、新开发文创产品380品类。在89家美术馆中,国有美术馆26家、非国有美术馆63家。全年共接待观众406万人次,其中非国有美术馆接待观众230万人,占比56.7%,首次超过国有美术馆接待量。在此次“2020年度上海市美术馆优秀项目推介活动”中也看到了国有与非国有,平分秋色,各有精彩。

上海市美术馆协会举办推介评选的宗旨也是进一步促进美术馆发展、助力上海文化、藏品资源共享,也集合89家上海的美术馆发展,推动市民互动、艺术共享、全民美育。据悉,参加评审的美术界专家包括朱刚、汪大伟、李向阳、李磊、丁设、顾村言、张立行等。

附:

优秀展览项目(按项目实施时间排序)

优秀公共教育项目(按项目实施时先后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