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看不见的充电宝 把我钱包吸干了
分享充电宝宠人,让他们出门除了手机什么都没有。它嫁接了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利用了电池能耗发展跟不上5G速度的契机。在我们手机的电杆变红的那一刻,我们遇到的任何一个共享充电终端都成了天使。
它很贵,也很危险,但是你不能没有它。/卡通创意
共享充电宝给人的溺爱,是让他们可以出门除了手机什么都不带。它嫁接的是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趁的是电池能耗发展跟不上5G速度的机会,在我们手机电量条泛红那刻,偶遇的任意一台共享充电终端都成为了天使。
“距离2020年底还有一周。年初有几个月的居家隔离,没机会出门。剩下的时间里,我一共花了307元的街电。”在做个人年终总结的时候,贾婷发现一笔不大不小的支出。
307元,这只是贾婷今年对共享经济市场贡献的一小部分。——.后来她发现自己上个月充了价值52.5元的电。
正是共享的充电宝让我明白了涓涓细流可以汇成大海的道理。人物/道路商店
简单估算一下,贾婷今年在各种共享收费平台中使用雨露,已经花了她1000多元。这笔钱会用来在网上购买充电宝,准备好的商品足够在天桥底站几天了。
为了偶尔的长途旅行不无聊,为了看完深夜电影打车回家,为了帮女朋友叫醒正在感冒罢工的手机,总是碰巧出现的共享充电宝,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
根据Trustdata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超过200万用户每年使用充电设备超过50次,这意味着他们平均每周要花额外的钱充电一次。
图/Trustdata移动大数据监控平台
回顾共享收费的发展历程,这个行业要到2017年才会受到资本的青睐,2019年夏天之后,将迎来全面涨价期。有充电和断电经验的特斯拉车主指出,充电宝比每小时收费两美元六美分的特斯拉更贵。
随着价格的上涨,出现了不充电不充电宝等一系列小麻烦,以及时有爆炸、携带木马病毒、窃取用户隐私等巨大的安全隐患。
即便如此,像贾婷这样的年轻人还是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共享充电宝。换句话说,他们可能有分享充电宝的PUA方式。
01
分享充电宝的PUA技巧
作为共享经济,充电宝总是被比作自行车。
自行车共享有理想。它要解决从车站到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倡导绿色环保;还有一个市场。仅2016年一年,全行业就获得30多亿元融资,红、橙、黄、绿、蓝、紫四种颜色的自行车可以从街头排到大城市的小巷里。
充电宝不一样。很多人都不看好它的样子。很多见过世面,能准确嗅出未来走势的投资者,都无法理解。有一个移动充电宝。有必要租吗?转折点发生在2017年上半年。四天内,多家分享充电宝的公司共收到7.5亿元融资,超出了大家的预期。
著名的赌局也诞生在一个平凡的早晨。传说,王思聪在听到聚美优产品将投入3亿元街电后,立即在朋友圈啐了一口:“如果共享充电宝能实现,我就吃。作为证据发布。”
言归正传。获得投资的共享收费公司开始四处奔波,逐渐占领了商场、餐厅、酒店和景点。他们假装以消除人们对停电的恐惧为己任,也开始为消费者制定心理策略。
根本用不了多久,没有充电宝出去吃饭/逛街/看电影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起初,哈罗自行车通过释放存款实现了对自行车共享轨道的反击。现在市面上能看到的共享收费宝,都赢了“免费”二字。
存款可以通过信用评分“豁免”;操作界面寄生在移动支付平台上,APP可以“免费”;只要你愿意出钱租电,就可以“避免”提前一个晚上充电的麻烦,包的重量也“避免”了1kg。
对于那些出门连充电宝都不想带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免”更好的词呢?
“不充电”总是出现在充电装置最显眼的位置。据统计,2019年,共享充电宝无信用订单比例达到95.4%。/卡通创意
时间总是给出最富想象力的结局。从前到后发展起来的两个共享经济项目,看似前途光明的自行车共享,变成了城市废墟中的一堆废铁,环保的初心变成了资源的浪费,大量用户的存款变成了时代飘过的幽灵。
另一方面,被普遍认为是“伪需求”的共享充电宝,在短暂洗牌后,又拉出了一条生路。有了街电、小电、来电、怪兽充电,以“三电一兽”为首的市场头已经具备了盈利能力。据艾传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数量已增至3.05亿。
图/艾媒体咨询
从企业搜索数据来看,即使在今年上半年线下商户收入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情况下,全国仍有281家企业注册内容与共享充电宝有关,仍有人排队等待进入。
分享充电宝宠人,让他们出门除了手机什么都没有。它嫁接了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而电池能耗的发展却跟不上5G极速机。在我们手机的电源条变红的那一刻,我们遇到的任何一个共享充电终端都成了天使。
数字行业上游的公司创造了奇怪的充电头,自称有创意。现在一个至少三个头的共享充电宝有了加成。/卡通创意
和没有电相比,什么是扣除?
即使是不小心损坏、丢失、遗忘,它也只会在操作界面轻轻提醒你,你可以用99块钱买下这个充电宝,或者悄悄把钱从你的账户里拿走,它永远不会发出像废弃的单车共享一样的伤心叫声。
不敢帮忙。
其实更愿意“私有化”。第一,赚的钱多。更重要的是,你不“避免”找机器和客服的麻烦吗?2019年,把用户牢牢抓在手心里的共享充电宝,从每小时1元涨到了每小时三四元。
PUA模式几乎是一样的。和没电比,涨价多少?
共享收费企业需要与合作商家共享,高昂的入场费也是收费涨价的原因。
02
PUA成功后,
在大胆的诱惑和吸引了足够多的消费者之后,共享充电宝开始彰显其本色。
12月19日,广州一位陈女士在租用的商场内给共享充电宝充电半小时后,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可以准确报出其银行贷款金额,并以信用额度为由,以提示为由,胁迫陈女士立即转账5000元。
不出所料,顺从调动后,陈女士被骗子勒索。
公安部网络安全局也发出提醒,火车站出售的充满电的充电宝和商场出租的充电宝可能植入木马病毒。手机一旦接通,我们的个人信息就有可能被窃取,甚至整个手机都可以被对方随意操控。
共享收费这个概念诞生的时候,业内有人质疑。很多充电桩的本质是一台内置集成电路和芯片的电脑,由一个程序运行。人们连接数据线充电,等于把手机交给陌生人控制的电脑。
现在,共享收费项目推出已经三四年了,过去的担心变成了现实。
警方一提醒,各公司纷纷发表声明,称其充电宝配备的是电源线而非数据线,仅用于充电,不具备数据传输能力。只是问题暴露前后,解释权在对方,我们连知情权都没有。
如果要扫码充电,首先要保证手机有电。这是对分享充电宝的严重伤害吗?图/图虫创意
除了信息安全的隐患,共享充电宝的用户还需要提防其突然的物理攻击。
今年9月,也是在广州,某店共享充电宝装置自燃。好在店员迅速将设备扔出店外,物业及时赶来灭火,没有造成大的灾难。广东另一个农场就没这么幸运了。2019年前台共享充电设备选择深夜升温,最后凌晨烧成200平米的大火,震惊了所有人。
电池是共享充电宝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省电池,比一般充电宝使用频率和损耗更高后,会以不同概率的事故形式作用于用户,如线路老化、挤压碰撞等。
也有很多充电设备成为了广告口。/卡通创意
但最让用户反感的是,分享充电宝培养了你的懒惰,却无法实现当初承诺的便利。
湖南日报《文祥》是一个市民投诉专栏,里面总是能看到很多与共享充电宝相关的bug。比如某老师肖在一家洗脚店使用充电宝后,每月无缘无故被微信扣14.9元会员费,但注册会员时连自己都不知道。
例如,另一名妇女张说,她在商场归还充电宝后,没有及时收到成功归还的信息,仅过了几天,就发现她的充电宝仍在出借中。她向客服反映问题,却得到了“需要去商场取回充电宝码”的解决方案。
遇到了一个爱得最久的共享充电宝,陪我从广东飞到四川,同时为很多陪我旅行的伙伴供电。
现代城市的恐怖故事是手机电量降到10%的时候充电桩跟你玩捉迷藏。
在人满为患的购物中心,很难找到唯一的共享充电宝,借出去后发现只有一个电网。
手机满了,打开地图发现附近1公里内的机器都还满着。
结束约会,高高兴兴回家。当你摸到右手口袋时,有一部电量充足的手机,还有一条甜甜的晚安信息。当你摸左手口袋时,一定有一个充电宝忘了还。每小时3元,封顶一天30元。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楼下托尼老师开始营业,你就可以破门而入,结束消费了。
“又忘了借/还充电宝”可能会成为一代年轻人的口头禅。
不还充电宝,半夜就醒了。
共享经济说到底是以“经济”为中心,经营者要盈利。但我们自己只看到“分享”,认为别人在做公益。
03
能不能让人好好充电!
共享收费发展至今,一部分人准备上市,一部分人凭借资金和平台优势给行业带来新的冲击。
不管新老运营商,他们的道路其实和自行车共享一样,拿钱,铺设备,实现盈利。
如今自行车共享已经成为一个“失败”的项目,其2.0版共享电动车也不好意思找到自己的定位。共享充电宝怎么办?
目前共享收费确实可以盈利,但有媒体发现,经过一轮盗充宝、专利起诉、涨价等事件后,整个共享收费行业“冷得几乎没有负面消息”。工作两年多的PR,最近因为“公关无事可做,业务能力无法提升”而辞职。
只有把充电宝从这些笼子里放出来,我们才能自由。/卡通创意
不是说这种不做大新闻就发财的形式不好,而是要想想为什么共享收费明明是一个发展势头很好的新兴行业,却充满了“垂死挣扎”的疲劳。
去过一段时间PUA的消费者,并不是说每次赚5、10块就一定赚到,而是要要求他们应该享受的权利和服务。
的确,分享充电宝不像骑自行车。是从大家都熟悉的老台词出发的新玩法,让人眼前一亮。它只是日新月异的电子行业的一个角落,并不是核心技术。未来的变化谁也说不清楚,充电宝也不一定非得是削山凿石的勇者。
的确,充电宝的本质是电池,而不是三头六臂的电池。冬天热的时候最多能暖手,夏天也没必要像变形金刚一样设风扇,给你充电吹个风。
共享的充电宝有一部分属于,从互联网上诞生的东西会被互联网消化掉。
媒体纷纷指出,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过于单一,龙头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现有企业需要培养自己的差异化能力,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这种差异和竞争力体现在哪里呢?为什么不从保证有一个不易爆的充电宝,清晰透明的扣费标准,至少有真人玩的客服开始呢?
参考材料
《共享充电宝报告:2020年用户规模将达2.29亿,行业长期向好趋势不变》艾媒体网
《那些共享充电宝还没死》虎嗅网
《Trustdata: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 《风口遗猪,共享充电宝上岸?》宾多金融
《比特斯拉充电还贵的共享充电宝?充电宝都要用不起?到底闹哪般?》蒋寒视野
《看完行业真相,人民似乎真是要用不起充电宝了》极客公园
《悄悄涨价的共享充电宝,真的在闷声发大财?》中国投资网
《共享充电宝的西西弗斯困局》王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