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文化之声 >> 旅游 >> 文章正文

中国十大最美岛屿之一 南宋时有一个古渔村 现已复兴

发布于:2021-02-26 被浏览:5095次

广东有个城市叫阳江。很多人听说过,是因为延续了八百多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阳江作为珠江口西岸的一座城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山清水秀,风景秀丽。

海陵岛是阳江的代表之一。

从2005年到2007年,海陵岛连续三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岛屿”之一。此外,它一直享有“南北戴河”和“东方夏威夷”的美称,被誉为“未雕琢的玉石”。

在海陵岛上,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宋代自然古村落——古寮村。

我想没有人会拒绝一个安静祥和的村庄。

如今,这座城市正以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发展。昨天,它是平的,一眨眼就盖了一栋新大楼。只是在童年的记忆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院子,面对着一条流经全村的小河,孩子们从村长跑到村尾,在风中嬉笑。

古寮村就是这种情况。

自然淳朴的村落,从东到西三面环山,郁郁葱葱,宁静祥和,充满大自然的生机。几乎一踏入这里,就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新鲜感。

蓝色的大海不远处,海浪和鲜花拍打着海岸,这在大海的热情和壮丽中是独一无二的。

也许是地理位置的原因,一切都很慢,青砖灰瓦,长长的小巷,海边的古寮村。风慢,光慢,呼吸慢,人群慢。

谁知道,它曾经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补给点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长时间的流动,赋予了古寮村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气质。

沿着村道慢慢走,鹅卵石山路绵延数百米。路边的树郁郁葱葱,绿树成荫,还有很多竹子,让人感觉很放松。

再往前走,村里的小溪四周鸟语花香,渔村的新鲜空气包裹着你,不断推动着你去探索未知的部分。

早期古寮村的当地人靠海吃海,多以捕鱼为生,慢慢发展了农耕、养殖、捕鱼。不幸的是,由于时间长了,村子里的泥瓦房子变得破旧不堪。

直到2016年夏天,古寮村的镇民找到了设计团队,打算重新设计老房子,加入渔民文化和生活元素,致力于打造精品民宿社区,为海陵岛旅游注入活力。经过一些改造,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使古村落焕发了生机。

古寮村围绕古渔村的特色,规划了绿道、戏台、文化园、树屋等区域,通过小而美的建筑群落更全面的展现出来

地人文风物。

尤其是民宿。

目前村内已建设好的民宿有16栋,共60间客房。民宿的风格各有不同,以艺术、茶道和酒文化等为主题,能满足不同客人的爱好。

有些民宿的风格改动不算大,基本都是之前的建筑部分保留下来。湛蓝苍穹下,一栋小小的黄色房屋,外墙都是沧桑的风雨痕迹,显得异常和谐。

有些则是更偏现代一些,外墙都是纯粹的白色,一尘不染。只有屋顶、门窗点缀一些橙色,增加了几分活泼的气息。

看到最外侧的景墙了吗?是由蚝壳组成的,这真的是自然所赠与的一份装饰。

走入民宿内部,碎石铺底空出的休憩区域,木质台子撑出一块可以和朋友品茗、对谈的地方。想象一下,坐在其间,温柔的风儿轻拂,就连说出的话语也带上不急不忙的温软。

还有凉亭一样的地方,若是不拉上白色布帘,清透的阳光可以宣泄一地;拉上则可以营造出隐约朦胧的私密。

除了民宿极具特色之外,谷寮村还有一座艺术馆,也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艺术馆划分专门展区,展出阳江小刀、漆器等阳江优秀的本土文化,将阳江文化浓缩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让人们在休闲的同时,也能欣赏到阳江历史的源远流长。

并且,更有意义的是,这里的艺术品也会引发人们关于海洋保护的思考。

看这里,这个展品叫做破浪。无数的白色丝线从半空中落下,地上则像是一片白沙。两种白色交叠在一起,你仿佛看见了落雨的沙滩,有着透不过气的紧密。

这一处展品尤为丰富。乍看上去,有碧蓝的海、雄伟的船、繁忙的港口、热闹的人群。细细看来,组成这处展品的元素很多。

很难想象,这些看上去宛如废物被重新利用了一样的材料,竟然能组成如此震撼、色彩饱满的景象。而事实上,这些材料是从海里捡的垃圾。

看到展品,不由得让人反思,在海中的垃圾被巧手利用就能成为美丽的艺术。我们确实应该保护海洋、保护生态。

过去的老物件在艺术馆柔和的灯光下,充满着诱惑力,吸引人停留、驻足。这些古老的餐具,花纹精美、栩栩如生,完全可以看出当地人的不俗审美。

还有当地画家、书法家的字画,笔法倒是与常见的不甚相同,另有一种意趣。

从圆窗看过去,柔和的灯光打上了一层温馨的色彩。海边人家,亦会追求家的舒适。

一个古村,若是只有建筑抑或风景,就会显得略微单调了些。只有丰富的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人文精神,才是支撑古村变化、更迭,却又保有原始风格的力量。

当你遇见这样的古村,你会不由感叹:真美啊。

  旅游攻略

地址: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海陵岛闸坡镇南村村委会谷寮村

门票:无

开放时间:24小时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标签: 阳江 很慢 都是
本类推荐
TOP 10